有问题加微信咨询:zhishidaquan6

大家都在看

首页 > 电脑基础 > it资讯 > INTRODUCE

UC何小鹏:移动互联网创业需警惕五大“不靠谱”(3)

2014-01-21 14:31 作者:电脑知识 来源:diannaodiy.net 浏览:

举几个案例去说一下。大概2009年的时候,我见了魅族的黄章,当时是雷总引见的。雷总在引见的时候跟我说,你要注意沟通方式,他说他第一次跟他见面就吵起来了,然后叫我不要跟他对着干。然后我第一次见面也跟他吵起来了,因为就是他有非常多的看法是跟传统的产品经理不一样的,但是以当年来看魅族还是相当不错的。他的角度就是说,如果你不喜欢魅族请滚开,记住,不是走开,是滚开。如果在论坛上你不听他的话,他会把你踢出去。如果他觉得一个产品的体验是好的,你不认同他,他觉得跟你没法谈。所以这当时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,如果你是做一个小众的产品,和一个相对大众的产品,你的思考点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我相信小米实际上对于粉丝,用一个很简单的举例就是,叫做高举低打。而魅族在最开始,我觉得就是举什么打什么,这个想法还是蛮不同的实际上是。

我有一个认识的朋友叫王子元,他做了航海家浏览器,以前也是UC的竞争对手。最后航海家没有做成功,他后来总结了几个他失败的原因。有一点我蛮认同的,就是当时我是既是朋友又是对手来看,他说是被少数极客用户带到沟里面去。有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,就是一个事情叫做输在格局,赢在细节。记住,极客用户,或者你的粉丝用户所能够帮助你的,是能够让你的细节不断的完善,不断的细化,但是他一定不知道你将来的方向是什么,你的格局是什么,你将来的道路该是怎么走。当然,我也相信的确有少量的极客用户,他的想法中间你再经过提炼,你就能够变成真正你的方向。但是这要产品经理去提炼,用户真的很难很难去提炼。

我们有时候去看到一些产品经理,他们去看一些用户的这种反馈。我们来举几个反馈的这种案例,来看一下有趣的点。有很多人比如说叫做意见反馈系统。意见反馈系统是什么?用户写一句话告诉你好还是不好,希望什么还是不希望什么,实际上这个对产品经理是有非常大的误导,为什么?因为产品经理是不确认他在讲这个话的背景、前提,前因后果的。有可能它是一个说不出来的需求,比如说他想看成人的东西,但他的手机被他的弟弟在用,所以他说期望你能够有一些保护模式跟隐私模式。但是他最后反馈出来的就是说,我期望我的东西不让别人看。为什么不让别人看?怎么不让别人看?你如果不去了解他,你想从中间去淘出来真正有价值的是很少的。我们经常来说,这个产品经理面对需求,当你在最开始的时候,你做出了一个新产品,你最怕什么?最怕没有人骂你,因为没有人用,当然就没有人骂你。另外就是怕有挺多人骂你,但是有少数人夸你,那个时候总量还是不大的,但最怕的就是那种有大量人骂你,基本上没人夸你,那时候做的产品最痛苦的。但实际上到中间那个阶段,记住,就已经很痛苦了,为什么?因为需求是无限的,有像沙子一样。你如何从沙里面淘到沙的底层,或者说沙里面淘到金子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而真的不是说听极客用户的一句话的去做事情,这样做事情实际上是做不成功的。

那么刚刚讲的几个点,来讲一讲数据驱动。当产品上线之后,很多产品经理说,我下一个创新的来源来自于数据,是对吗?对也不对。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太对。这个数据怎么理解,我讲两块。第一块这个数据如果是你的组织,我想象在座的很多是创始人,创始人你会向你的组织分发KPI,分发KPI,KPI就会一层一层的解纷,分解就是束缚,也可以是数字的驱动或者叫战功的文化。但这个里面实际上有一个很大的风险,非常大。就是说所有的产品经理,所有的渠道,所有的销售最后来分解这个数字,最容易达到的就是我用最快速、最清晰、风险最小的方法去达到,怎么理解?我举一个例子,今年有一家很大的公司,2013年有一家很大的公司说,它要在它的两个产品线上做到一亿日活,一个亿啊。做到没有?据我所知都没有做到。同时因为他没有做到,他用了非常多的渠道方法,产品的捆绑方法,以及一些恶意的方法去做这些事情。实际上大家都知道,如果靠产品的方式是做不到的,但是用纯粹的KPI的分解,大家会导致一种创新的抹杀,就是说创新是有很多是需要投入的,有很多是需要探索的,迭代的,反复尝试,就是刚刚错刀所说的一周一探索。但是如果你把它纯数字化,纯KPI化之后,只会有一个点,就是我下个月要分发多少,所以你渠道搞不定是你渠道的问题。我下下个月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,所以你哪个品牌部门搞不定是你品牌部门的问题,都不是产品部门的问题,都不是创新,去思考如何常见的创新。所以我觉得数据驱动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,就是说它在逼迫你的团队,逼迫你自己更功利化,更追求小型的风险。创新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大的风险。


坑4:光看数据不靠谱。

从数据能看到很多事情吗?是也不是。

我跟大家举一个很有趣的案例。UC有很多的数据,我们大概同时会有四千报表,会有很多的数据分析,产品经理会看。那么这些数据可以证明哪一些是好的,哪一些是坏的。一个例子就是二维码,微信在前年开始重点推。当时在UC上,二维码用户大概占每一天用户的0.5%,千分之五。那么微信推了二维码之后,我们一直在关注微信的变化,也去了解微信的数据,也在看这个行业使用的二维码的数据。但实际上,实际上这个二维码的数据一直都没有超过1%,每一天使用的,大概是0.6%-0.7%之间。那么如果你要一直看一个大的数据,你会发现有很多的这种创新价值是没有的。

我再来举一个例子,我们有很多的时候看数据,比如说大家做产品,你看数据发现,原来这个功能很多人用,原来那个功能很少人用,这是对的,但是也是错的,怎么理解?最近我们在UC浏览器上做了一个新增加的数据分析,就是UC浏览器上有很多人会去搜索,在搜索框里面搜索,也会有很多人在论坛里面问问题。我们把搜索跟论坛的问题整理之后,对比大数据,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特点。你的产品上所体现的数据不好,有可能是用户没有需求,也有可能是你没做,或者做得特别烂。那我们通过搜索框,通过论坛,发现了这种在原来的数据分析里根本无法发现的大量问题。


(责任编辑:电脑知识大全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特别说明

◎ 广告赞助

◎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

⊙电脑知识大全是一个专注电脑知识分享的开放平台!
⊙请记住我们的域名diannaodiy.net
⊙转载请注明出处,电脑知识大全diannaodiy.net
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,请到本站留言板留言,我们会及时处理的!